政策解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解读
深圳:用智慧养老破解年轻的“老”问题
来源:乐无忧智慧养老    发布日期:2022-10-20    人气:413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钟鸣 “一老一小”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民生网所要兜牢的底线,因此日益受到关注。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占比将超20%,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全国老龄化进程迅速,养老任务繁重。

深圳:用智慧养老破解年轻的“老”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以智慧养老为代表的新型养老方式渐成体系,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向。自2012年全国老龄办率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理念以来,我国由点及面,在智慧养老领域开展了诸多实践探索。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智慧养老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风险预测报告》,2021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近5.5万亿元,后续预计维持30%的年均增长率,到2025年,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将超15.6万亿元。
  深圳是我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但在老龄化问题上也需未雨绸缪。据七普数据和《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1)》,深圳60岁及以上人口为940716人,占5.36%,20年间占比增幅达72.9%。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等原特区内地区已接近老龄化社会水平。预计到2029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超10%,届时深圳将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也要在养老领域做出探索,发展智慧养老势在必行。实际上,近年来深圳市在此方面已有相应布局和一定基础优势。
  政策层面,深圳市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深圳不断在养老模式和应用场景上先行先试,当前智慧养老颐年卡项目的常住老年人口覆盖率已提升至85%。
  社会层面,深圳的城市治理已经细化到社区和小区级别,细密的网格化管理可以更加及时地识别区域内老年人口的变化和需求,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了落地的载体,也为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实现提供社会力量的支撑。
  经济层面,根据沙利文《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白皮书》,我国老年群体收入的73.3%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养老金。今年二季度深圳平均薪酬位居全国第三,社会消费品总额排名全国前十,深圳基本养老金水平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整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较强。
  技术层面,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了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和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可及时响应智慧养老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供应需要,目前我国已有的智慧养老6大品类24小类产品体系在深圳基本都有涉及。同时深圳正致力于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一网平台的构建将全面提升智慧养老水平。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智慧养老在供求两端都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部分设施和资源存在使用率不高的情况。根据腾讯发布的《银发科技蓝皮书2022》,养老行业整体面临适老化不足、同质化过高、服务跟不上产品发展等多重挑战。基于此,深圳可从四方面推进智慧养老事业纵深发展:
  整体统筹。养老产业具备极强的正外部性和公共属性,要从全市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利用“双区”叠加和“双改”示范机遇,集合工信、民政、卫生等多部门以及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的力量共同推进,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下的产品、服务、场景应用架构体系。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信息安全问题,以免带来老年人经济损失及相应的信任塌陷等连锁效应。
  圈层宣传。因生活消费习惯差异、“数字鸿沟”带来的适应性问题以及外来老人的语言沟通不畅等多种主客观因素,老年人使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并不高。深圳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相对健全的社工机制,在宣传上摸透老年人所熟悉的圈层,在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惠民活动中穿插式渗透式地进行科技教育,利用好家庭内部年轻人向老年人引导的方式和区域内部老年群体之间的扩散渠道;在态度上要充分理解其难处,以包容的心态多给予老年人关怀和时间,让他们能点滴进步,阶梯成长。
  分类设计。深圳的老年人口有其特点,常住老年人口约为户籍老年人口的2.6倍,远高于北上广等城市。其中一部分是已退休的第一代“拓荒牛”,他们或颐养天年或返聘再就业。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外来的“候鸟式”老人,生活半径小、社会融入度低、白天“空巢”是该类人群面临的普遍情况。当前的养老产品出发点多为照料日常生活,难以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要。产品设计者应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结合企业所擅长的板块做好细分品类设计。可以从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贴合延长工作寿命等多个角度着手,而不只是从调整字体大小和页面版式来做“表层式”适老改造。
  全程服务。将产品的购前讲解、购中匹配和购后跟进串联起来,形成全程服务闭环。如遇产品更新或使用要点应及时进行指导,充分收集老年人使用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公共助老设备做到定期维护,提升利用效率,使产品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公司新闻
合肥盛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合肥盛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软件企业编号:皖R-2013-0308  皖ICP备14022426号   皖公网安备:正在备案中...号 <